内源性H-_2S对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及NO/CO体系的影响
宋丽秀;彭昕;唐明;郑勇;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_2S)是否参与调控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以及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和一氧化碳(CO)/血红素加氧酶-1(HO-1)体系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划分成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组),肝硬化模型组(HC组)、肝硬化+硫氢化钠组(HC+NaHS组)和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HC+PPG组)。分别采用敏感硫电极法、硝酸还原酶法、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中H_2S、NO和CO含量,以门静脉插管法测定四组大鼠门静脉压力,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胱硫醚-γ-裂解酶(CSE)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HC组血浆中H_2S的水平及肝组织中CSE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门静脉压力及NO/CO浓度、HO-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e NOS蛋白显著下降。与HC组对比,当外源性给予NaHS后,血浆中H_2S以及肝组织中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大鼠门静脉压力、血浆中NO、CO的浓度及肝组织中eNOS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当外源性给予H_2S抑制剂PPG后,血浆中H_2S的水平及肝组织中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门静脉压力却显著上升,血浆中NO/CO体系表达显著上升。结论:内源性H_2S在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的调节中发挥保护作用,而H_2S/CSE体系、NO/NOS体系和CO/HO-1体系则是通过网状关系协同参与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何海港;车丽红;张爱梅;赵振刚;王新娟;目的:研究放大内镜(ME)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因各种原因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内镜中心行常规内镜检查时发现可疑病变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并活检;双号纳入观察组,行ME联合NBI检查并活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检查图像的质量、内镜诊断结果,以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EGC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在病灶边界判断及病灶表面微结构方面,图像清晰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P<0.01);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几乎完全一致(κ=0.84,P<0.05),而普通白光内镜为一般的一致(κ=0.34,P<0.05)。观察组的诊断灵敏度(87.88%vs.51.43%)、特异度(95.52%vs.81.54%)、准确度(93.00%vs.71.00%)、阳性预测值(90.63%vs.60.00%)、阴性预测值(94.12%vs.75.7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联合NBI在EGC及癌前病变中有更优的诊断价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科住培学员就业现状及全科职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魏亚州;刘漠凡;郭春林;王雪;余丽君;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就业现状及全科职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2014-2024年兵团全科住培结业的312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有效回收问卷267份(85.58%),已就业学员中44.64%从事全科医学工作,16.74%在基层执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兴趣与自我效能、政策落实与环境改善及职业预期与外部支持为主要影响因素(P <0.05)。结构方程模型证实:职业兴趣与自我效能对全科职业选择意愿的直接效应最强,政策落实与环境改善通过直接和间接路径发挥作用,职业预期与外部支持则通过职业兴趣与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兵团全科住培学员基层执业率偏低,其全科职业选择意愿受内在动机与外部环境影响。建议通过强化全科教育体系、完善基层职业发展平台、优化激励政策等措施提升岗位吸引力。
介入手术干预时机对创伤中心危重症患者早期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蔡舒;张锦清;黄波涛;李金庭;刘翔;陈甘海;目的:探讨创伤中心模式下介入手术干预时机前移对危重症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创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复苏满意后行介入手术)和观察组(复苏同步介入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休克指数、救治成功率、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液制品用量、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72 h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休克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液制品用量较少,凝血指标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时HR较术前均降低(P <0.05),但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创伤中心模式下将介入手术干预时机前移至复苏同步阶段,可显著提高危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血液制品输注,改善凝血功能,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PSA灰区前列腺癌发病的预测模型
许思凡;李志坤;汤磊;赵亚伟;马旺;马柳疆;蒋凤君;李前跃;目的:构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1)患者的前列腺癌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最终选择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患者前列腺癌的发生情况,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收集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就诊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且PSA灰区且第一次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实验室指标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神经网络(MLP)及k最近邻(KNN)模型五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评价所获得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性能,并在最佳模型中对各个特征变量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筛选变量后,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支持SVM、LR、DT、MLP及KNN模型五种机器学习模型中,测试集中KNN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确率、F1分数最高,分别为0.9928、0.9655、0.9655、0.9630,DT和KNN模型的召回率最高,同时都为1,KNN模型预测效果最佳。KNN模型中最重要的临床指标为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排名第2和第3的临床指标分别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p2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比值(p2PSA/fPSA)。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KNN模型为最佳模型,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更全面的评估,进而减少前列腺穿刺的可能性。